开云体育,开云体育官方网站,开云体育APP下载9 月 27 日上午 9 时,随着彩色烟雾在神仙居 “观音峰” 与 “如来峰” 之间升腾,11 个国家的 120 名扁带选手相继踏上悬空千米的赛道,2025 “神仙居杯” 中国国际扁带公开赛正式开赛。这场国内首个获得国家级认证的高空扁带赛事,以 “踏云走扁带,飞阅神仙居” 为主题,将垂直落差 300 米的峡谷化作 “空中竞技舞台”,更通过 “极限竞技 + 非遗展演 + 云端直播” 的创新模式,让浙东山水既激荡勇气与速度,又流淌文化韵味。开赛首日,景区接待量突破 8 万人次,赛事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超 1.2 亿次,数字人民币支付占比达 45%。
本届赛事最震撼的突破,在于 “让极限竞技融入国家级景区肌理”。组委会依托神仙居 “峰林峡谷” 的地质禀赋,打造全球首个 “双遗产级” 高空赛道体系:1000 米长的 “逐梦之路” 主赛道横跨观音峰与如来峰之间,采用国际认证的高强度尼龙扁带,仅 2.5 厘米宽的带状赛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;同步设置 500 米 “挑战赛道” 与 100 米 “体验赛道”,分别对应高空速度赛与低空花式赛,其中 “挑战赛道” 需穿越天然石桥洞,选手需在强风环境中完成精准转向。
“脚下是云海翻涌,身边是奇峰耸立,这种体验堪称极致!” 获得高空速度赛冠军的法国选手尼古拉斯・梅耶冲线后坦言,途经 “卧龙桥” 上空时,云雾突然散开,能清晰看到谷底的瀑布与栈道,“每一步都像在山水画中行走”。为兼顾专业竞技与全民参与,赛事设置 10 个细分组别:国际精英组角逐千米高空竞速,国内专业组比拼障碍技巧,青少年组开展低空平衡赛,甚至开设 “扁带体验工坊”,由非遗传承人指导游客体验基础平衡训练。“7 岁儿子第一次踩低空扁带时吓得发抖,现在已经能走 5 米了!” 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举着手机记录孩子的进步,背景正是选手在高空表演 “空中转体 360 度” 的惊险画面。
极限赛事的温度,藏在高空激情与乡土文化的交融里。组委会以 “赛事搭台、文旅唱戏” 为核心,将仙居元素嵌入竞技全流程。赛道沿线 个 “云端补给站”(地面观赛点)化身 “非遗风物角”:南天索道站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 “仙居花灯” 制作,选手完赛后可获定制花灯纪念;太极台站设置 “针刺无骨花灯” 体验区,观众可亲手制作印有赛事 Logo 的迷你花灯;莲花台站的艺人表演 “仙居乱弹”,同步供应桂花酒与杨梅干补给能量。
终点区域的 “山水文创市集” 人气爆棚,20 余家摊位售卖笋干、板栗、溪鱼干等特产,其中采用扁带造型的竹编挂件、峰林图案的青瓷纪念章首日销量突破 5000 件。完赛物资堪称 “浙东文化礼盒”:奖牌以 “扁带 + 莲花峰” 为原型,采用青瓷镶嵌工艺,背面刻有赛道途经的地标名称;完赛包内附赠神仙居全景明信片、非遗花灯制作材料包与数字人民币消费券,凭券可兑换景区民宿 8 折优惠。“带着非遗花灯看高空比赛,这种传统与极限的碰撞太奇妙了!” 仙居本地居民王阿姨展示着刚入手的文创产品。
高空赛事的安全底线,靠 “智慧 + 专业” 双重防线守护。组委会打造 “全域高空安全系统”,构建三重防护机制:采用 5G+AI 视觉追踪技术,实时监测选手平衡姿态,当重心偏移超过 30 度时立即触发警报;每位选手配备集成定位芯片与心率监测的安全背心,突发状况时可自动打开备用降落伞;15 支救援小队分别驻守峡谷各节点,搭配 3 架救援直升机与无人机巡查,应急响应时间不超过 3 分钟。“有位选手在 700 米处遭遇强风晃动,系统立即锁定位置,地面救援车与空中直升机同步响应,全程仅用 2 分 40 秒完成接应。” 赛事救援总监陈警官介绍。
这场极限体育盛会,早已超越竞技本身,成为仙居文旅经济的 “强引擎”。赛事期间,“神仙居户外产业联盟” 正式成立,整合 18 家运动品牌、25 家民宿与 10 家非遗工坊,启动 “扁带人才培育计划”,预计年内培育专业教练与赛事运营人才 2000 名。仙居县文旅局负责人透露,已将扁带公开赛列为 “浙东唐诗之路” 核心 IP,计划依托赛事打造 “高空运动体验区”,配套建设扁带训练基地与非遗文创产业园,目前已有 32 家企业签约入驻,预计年新增产值超 10 亿元。